绿色乡源 | 怎么让北方农村冬季采暖即暖和又清洁?
近年来,农村冬季采暖一直在民生和环保双重压力下踯躅前行。2017年冬,河北的“煤改气”曾引发全国大规模气荒,导致农户挨冻受罪的后果。
河北今年入冬以来,在“蓝天保卫战”的承诺下拿出了更加严格的措施,重点落在了清洁取暖方面。按计划,今年无法通过天然气供暖、电供暖的村子,开始推广使用洁净煤,原有的散煤被严厉禁止。
然而入冬后再出新闻,多地农村使用清洁煤取暖引发中毒甚至多人身亡事件引发关注。10月起,河北承德、唐山、沧州多地村民疑似使用政府推广的清洁煤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人数大幅超过往年。
多位专家表示,此次推广的洁净型煤应配专用炉具,否则后果难料。媒体做出基本判断,清洁煤本身没有问题,所用非匹配采暖炉灶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燃煤取暖
“家家冬天都生蜂窝煤炉子,一屋子烟也呛,但为这点暖和,忍忍也就睡着了。”——柴静“山西山西”
燃煤取暖仍是中国乡村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国家大力推广清洁煤的政策导向下,目前全国清洁煤取暖比例大约50%。
未更换清洁炉灶的农户还沿用传统燃烧有烟煤、木柴、玉米芯等取暖。这些燃料产生的室内烟尘极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风险,扩散到室外,也污染空气。
生物质炉灶进乡村
传统燃煤不仅排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也包括黑碳等温室气体,这也是C Team三年来始终在陕北农村探索清洁炉灶项目的原因。
今年采暖季开始前,C Team联合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向项目点延安市甘泉县南沟门村的10户农户发放生物质燃料及配套炉灶,并开始24小时实时空气质量监测。
陕北窑洞
窑洞这一“穴居式”民居历史悠久,冬暖夏凉,是“绿色建筑”。在窑洞造价高于砖房的情况下,陕北农民还是偏爱窑洞。
陕北南沟门村的居住房屋多为窑洞,这既是陕北传统也因其冬暖夏凉的特性为村民所偏爱。每户都有多口窑洞,以往多采用室内炉灶燃烧玉米芯子配合燃煤进行取暖与做饭,参与生物质炉灶试点的10户农家从全村数百户里选取。
生物质炉灶不烧煤,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这些生物质成型燃料由农林剩余物制成。第一批试点燃料由项目组采购,未来计划充分利用当地的秸秆和树枝等农林废弃物,制成生物质燃料。实现清洁取暖的同时,解决当地秸秆处理难题。
郝大爷的采暖季
郝大爷老两口
郝大爷窑洞里老两口睡觉的大炕连着烧火做饭的锅灶,每天做饭时的热气能给窑洞带来点暖和气。
11月底的陕北气温零度上下,为了节约买煤的费用,南沟门村的农户们大多还没有开启采暖季。贫困户郝大爷家也是如此,炕头锅灶每天做两次饭的热乎劲儿就凑合了。
郝大爷不善言辞,老伴白大妈不识字不过能说会道:“我怕热,不烧太热。每年烧3个月煤,要600多快钱呢。”
C Team试点户的炉具送到村委会后,郝大爷白大妈两人开着三轮车来领取了生物质炉灶,还特意到村委会屋里看看已经试用了几天的生物质炉灶。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给他们讲解了炉灶使用的投料方法、注意事项,特别提醒大家如何避免一氧化碳超标——“睡前烧旺一把,熄火再睡觉”。
作为试点户,郝大爷一家免费领到了炉灶和两吨生物质燃料,在厂家的帮助下在窑洞中央位置安装上了生物质炉灶,家里也装上了空气质量监测仪。
生物质炉灶
郝大爷对新炉灶非常满意,比原来燃煤炉干净的多。
最初郝大爷只是出于生物质炉灶可以不烧煤,省了燃煤钱而高兴,用上了新炉子后发现干净多了,也没有原来呛人的烧煤味儿。这是64岁的郝大爷经历过的最干净、暖和的冬天。
室内空气监测
郝大爷家的空气质量监测仪,正常使用生物质炉具时空气质量可以达到优秀级别。
生物质燃料试生产
秸秆污染问题一直是当地的老大难问题。全镇土地80%种植玉米,南沟门村每年产生600吨的玉米秸秆。为了环保要求,目前采取的将秸秆打碎还田的措施效果不理想。
将秸秆破碎还田,需要农民支付每亩40元钱,农户自然积极性不高。另外当地温度相比南方城市低得多,埋进土里的秸秆无法在第二年播种前转化为肥料,甚至会影响第二年的出芽率,令农民十分烦恼。然而焚烧秸秆是严令禁止的,石门镇政府近期提出了一旦发现燃烧秸秆,罚款500到2000元和拘留15天的惩罚措施,十分严厉。
近日,项目组和甘泉县石门镇、南沟门村委会达成了共识,以满足20户试点家庭需求为目标,在南沟门村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试生产。这是促进当地集体经济的一个创新项目,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农民解决秸秆污染问题。郝大爷可以把自己的秸秆运到加工点,置换生物质燃料,彻底解决冬天采暖燃料问题。项目组计划总结试生产实施经验在下一个采暖季扩大推广。